男记者性侵实习生令人捶地愤怒...是时候严肃复盘媒体实习的罪与罚 | 全媒观
一则男记者诱奸女实习生的消息,让媒体圈和传媒学生都炸了锅。事件爆出之后,有学生开始回忆那些令人愤懑的实习经历,“渣实习老师”、高额实习费、当牛做马的实习工作……一场关于媒体实习的吐槽再次蔓延开来。是时候复盘一下媒体实习的罪与罚。
实习是新闻学子无法绕过的必经关卡。全媒派在《2016传媒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位传媒学生都有媒体实习的经历。其中,传统媒体依旧是主要平台,51.9%的学生曾在传统纸媒实习,43.4%的学生曾在广播电视实习。此外,近年新媒体也是实习的好去处,26.4%的学生在个人或机构自媒体实习过,21.9%的学生曾在门户网站实习。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一定程度上讲,新闻学子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操中“练”出来的。实际上,各大新闻院校都设立了“大实习”、“小实习”制度,将实习作为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必修课。一般看来,只有在实习中,准新闻人们才能直观感受到这个行业,初步接触新闻业务,了解新闻的生产流程,熟悉媒体的风格,适应行业规则等等。
另外,有实践经验几乎已成为当下媒体单位招聘时的必需条件,甚至有种“实习大于一切”的说法。很多人挤破脑袋进入知名媒体实习,想借实习履历作为未来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此次“男记者诱奸女实习生”的新闻一经爆出,便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类似的实习生经历瞬间戳中了不少媒体人和传媒学子“积怨已久”的内心。其实,国内媒体实习中的行业陋规由来已久,除了性骚扰、性侵这种极其恶劣的伤害,还有很多司空见惯的问题值得警醒。
实习补贴太可怜,沦为免费劳动力
媒体单位没有实习补贴,或者少的可怜,几乎成为通行已久“行业惯例”。“新闻实习生(newsintern)”公众号曾做过一个媒体实习生补贴的调查,发现超过6成的实习生没有正经的补贴,少部分人会有稿费或者“媒体特色”的车马费。
有学生吐槽:“打着给你锻炼机会旗号不发工资的单位都是耍流氓”
其实,“实习生是免费劳动力”,在不少媒体单位已经成了“定势”。甚至有业内人曾说,手把手带实习生采编新闻耗时耗力,不收学费就不错了。也有媒体招聘帖中赤果果地声明,“没工资”、“不能怕吃苦”....
抛开尊重与否的问题,媒体业进入门槛低,大量文科生涌入造成供过于求,是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在校生超14万人。供需双方始终处于不对等的状态。
WTF!实习管理费是什么鬼?
实习管理费应该是媒体行业另一为人诟病的“奇葩”现象。有实习生指出曾遇到媒体单位会向实习生收取“管理费”的现象。比如,有人爆料某地方广电实习就算收500元/月还是要排队择优录取,甚至爆出部分地方都市报的“管理费”高达每月1000元...
收快递、订外卖、搬东西...实习生沦为“扫地僧”
另外,不少实习生指出,在实习单位基本上就是勤杂工,根本不能真正进行业务实习,被迫做很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费尽周折得来的实习,到头来只是为了混一纸实习鉴定,本末倒置。一方面,工作内容无聊乏味,很难有成长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经常被使唤做一些端茶送水、收快递之类的杂活。
关于实习生要不要给媒体老师订盒饭、取快递,此前也有文章发表长篇大论。有媒体人会用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后辈,“不要眼高手低,我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这种口吻颇有一种“媳妇熬成婆”的意味。
媒体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关系本可以进入良性正向的循环,却被盒饭和快递挡住了前进的步伐。
实习生劳动成果不被署名
对于实习生的劳动成果,媒体的署名问题很多时候也缺乏规范。该事件中的涉事记者成希,就被爆出曾压榨实习生,经常利用实习生的劳动成果为自己“赚稿分”。
实力“背锅侠”
实习生在媒体工作时的风险与责任问题,是又一大聚焦议题。去年9月份,摄影师王源宗的《西藏星空》纪录片被央视七套盗用。在摄影师打电话说明来意后,接听的“实习生”完全状况外,“中央电视台就是用了您的素材,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吗?”该名同学也被网友称为“最牛实习生”。
说了这么多,对于以上种种司空见惯的“实习乱象”,却并非“存在即合理”。
实习生遭遇的种种问题凸显的是国内媒体实习制度的不规范。在国外,实习管理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发。
无薪实习体制的反思与废除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海外媒体行业在1976年,就有半数以上的电视新闻编辑部雇佣实习生,20世纪90年代,扩大到几乎所有电视新闻编辑部。
国外媒体实习生管理制度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偿实习成为默认的市场规范,1997年只有57%的美国新闻系学生称他们能找到有偿实习岗,到2010年这个数字就下滑至34%。英国新闻记者培训委员会的一个调查发现,进入新闻行业的新手平均做过7周左右的实习或跟随工作,其中92%是无偿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关于实习生劳务费的诉讼案在美国出现。2013年,福克斯探照灯影业就因没有给剧组实习生支付报酬,被判违反联邦和纽约州的最低工资法而受罚。几个月后,在一起诉讼案中,查理•罗斯脱口秀制作公司同意向曾经为其工作的实习生支付6万美金薪酬。
一些欧洲国家也正在修改实习生相关法律。2012年,意大利通过了一场劳工市场改革,规定实习生每个月的最低工资为300欧;西班牙也提出,实习生在熟悉工作过程中,雇主需要为他们支付薪水。
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反思他们的无薪实习体制。2014年8月,加拿大手机巨头贝尔移动废除了其无薪实习制度。一些媒体公司,包括《纽约时报》和《北大西洋周刊》,已经开始返还前实习生们的薪水。改变是漫长的,但它正在发生。
制定保护实习生权益的管理条例
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国家建立专门的实习生法律,但在一些法规条例中,我们也能看到对实习生权益的保护。
美国联邦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一定要获得薪酬,但对企业提供的无薪实习提出要求:必须提供类似职业学校一样的实习培训,并且能够使实习生受益。如果是有薪实习,老板也不能让实习员工做额外工作,否则就要另外支付薪水。
在英国,实习生要被当做正式工一样平等对待,而且实习生已经被纳入英国社会人员管理体系的重要范畴。一些企业也把实习生看作是人才储备的重要一步,比如全球最大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公司曾经宣布帮助实习生支付学费债务,就是其吸引人才的一种方式。
在德国,由于学校规定和企业要求,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实习次数不会少于三次,因此实习问题也更受关注。德国电视台曾制作专题节目讨论实习生遭遇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德国劳工部和工会组织还就此提议制定一份详细的实习规范,具体到煮咖啡是否写入劳务协议。一些大学生还成立“公平工作”组织,旨在提高实习生待遇。
国外媒体的实习生制度
以《纽约时报》为例,集团旗下各个部门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实习岗位,申请者可通过《纽约时报》分布在各地的办事机构的相关通知就近查询。在《纽约时报》的官网上,明确声明报社理念是“尊重实习申请者的激情和他们的新观念”。
除了常规性的实习机会,《纽约时报》自1984年起就推出了“暑期实习项目”,每年向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大学生提供为期10周的实习机会,该项目发展成《纽约时报》向社会承诺雇佣高素质员工的组成部分。
《纽约时报》暑期实习项目涵盖三个领域,以奖学金的形式提供给最终遴选出来的申请者:
詹姆斯·雷斯东采访报道奖学金:每年有4个名额,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
托马斯·摩根实习计划:每年有3个名额,图表制作、版面设计和摄影领域各占一个;
道·琼斯报纸基金编辑实习计划:每年只有1个名额,由该基金自由在全美遴选。
这种暑期实习项目很快受到广泛认可,其他媒体也纷纷推出类似计划。比如美联社也推出了它的国际新闻实习项目,全世界有志于从事媒体报道的学生和记者都能申请,最终申请成功的人员将会开始一段为期12周的带薪培训计划。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媒体或自媒体机构也开始借鉴这种方式。一些新闻院系也与媒体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比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与超过50家媒体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每年都可以向这些媒体定向输送实习生,解决了一些学生找实习难的问题。
今年,全媒派也发起暑期传媒特训营招募:2个月远程密集特训,在线进入鹅厂最强媒体观察分队,一同追踪海外媒体前沿。
特训营做什么?
媒体人想获得应有的尊严,除了坚守内容品质之外,善待和尊重实习生,或许是可以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文章:
实习管理费是什么鬼?媒体不给实习生补贴到底合不合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I2NDcyMA==&mid=2660363060&idx=1&sn=342e86ddaee0a6b97134c8211084ea90&scene=0#wechat_redirect
男记者疑似诱奸女实习生,防火防盗还要防渣实习老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kyMDMxMg==&mid=2649425417&idx=1&sn=46802fb3bfcba4ace055131c7ac5cabf&scene=1&srcid=0629hhE3CP5rAUyBycJBigUU#wechat_redirect
《经济学人:实习生一代》
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toutiao/1139301/cd_18591255.html
《热议各国实习生待遇 国外实习生"订不订盒饭"?》
http://edu.people.com.cn/n/2012/1109/c208610-19533010-3.html